子夜时分的手术区走廊回荡着急促的脚步声。无影灯投下冷冽白光,陈伊莎的身影正穿梭在精密器械与生命体征曲线之间。这位“00后”护士,指尖翻飞间精准传递着柳叶刀与止血钳,却在扶正患者滑落的监护仪导线时,动作轻柔得像触碰初春的露珠。2024年,她凭借出色的职业素养和温暖的人文关怀,成为医院“以患者为中心”服务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生命守护者,无影灯下的哨兵
“麻醉机状态良好”“器械清点无误”——每天清晨,陈伊莎总是最早到岗,逐项核查设备与物资。正如医院护理工作强调的“守初心担使命,深耕护理专业”,她将“慎独精神”融入日常,从术前访视到术后护理,始终以患者安全为最高准则。
跨科室协作的“全能战士”
“妇产科手术需轻柔,骨科手术讲力道,泌尿外科操作要精准”——陈伊莎的笔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科手术配合要点。通过掌握妇产科、泌尿外科、骨外科等多科室手术技巧^用户材料,她成为医生心中“最默契的搭档”。
医院近年来持续推进“精准医疗+人文关怀”服务模式,陈伊莎的创新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缩影。她改良的“手术器械记忆卡”,使复杂手术器械传递效率有效提升。正如贵阳市“筑城工匠杯”技能竞赛所倡导的“深耕专科护理”,她以精益求精的态度,将标准化操作转化为个性化护理艺术。
让冰冷术台绽放人性之光
“别怕,我会一直陪着你。”这是陈伊莎术前访视时最常说的一句话。术前微笑安抚、术中握紧患者手掌、术后暖心回访,她的“三步沟通法”让患者焦虑评分下降。一位接受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曾感慨:“小陈护士的手比很暖,听见她的声音,心就定了。”科室护士长评价:“她的存在,让团队既有技术硬度,更有服务温度。”
2024年,她和团队完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百余例,患者满意度达99%。“从病房到手术室,变的是岗位,不变的是初心。”面对荣誉,她的话语朴实却铿锵。
在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,陈伊莎的故事只是众多护理工作者的缩影。从袁华院长“改善护理服务”的殷切嘱托,到手术室里永不熄灭的无影灯,这里的人们用专业与温情诠释着新时代南丁格尔精神。在这条守护生命的道路上,她与战友们正以昂扬之姿,谱写着一曲动人的白衣赞歌。
(本报通讯员 钟蓉)
编 辑:石 磊
二 审:马春晓
三 审:龙 艳